杜甫五古《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》读记
杜甫五古《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作于永泰二年(766),时杜甫客居夔州。杨监:杨殿中监。详见前文《杜甫五古“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”读记》。杨监拿出“画鹰十二扇”请杜甫欣赏。杜甫观画鹰而作此诗。
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(杜甫)
近时冯绍正,能画鸷鸟样。明公出此图,无乃传其状?
殊姿各独立,清绝心有向。疾禁千里马,气敌万人将。
冯绍正:唐画家。曾任少府监。《历代名画记》(唐-张彦远)卷1历代能画名人“唐二百六人”中有冯绍正。《唐朝名画录》(唐-朱景玄):“(妙品下十人)冯绍政善鸡、鹤、龙、水,时称其妙。开元中关辅大旱,京师渴雨尤甚,亟命大臣遍祷于山泽间,而无感应。上于龙池新创一殿,因诏少府监冯绍政于四壁各画一龙。绍政乃先于四壁画素龙,其状蜿蜒,如欲振涌。绘事未半,若风云随笔而生。上与从官于壁下观之,鳞甲皆湿。设色未终,有白龙自檐间出,入于池中。风波汹涌,云电随起。侍御数百人皆见白龙自波际乘气而上。俄顷阴云四布,风雨暴作,不终日而甘泽遍。”【《唐六典》卷22:“少府监:监一人,从三品。少监二人,从四品下。”】
鸷鸟:猛鸟。《孙子-势》:“鸷鸟之疾,至于毁折者,势也。”《醉歌行》(杜甫):“骅骝作驹已汗血,鸷鸟举翮连青云。”
名公:对有名位者的尊称。《奉赠严八阁老》(杜甫):“扈圣登黄阁,明公独妙年。”
清绝:美妙至极;凄清至极。《与兄平原书》(晋-陆云):“昔读楚辞,意不大爱之。顷日视之,实自清绝滔滔。”《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》(杜甫):“浩歌渌水曲,清绝听者愁。”
万人将:抵万人之将。形容武力过人。《三国志-张飞传》:“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、飞万人之敌也”。
【大意】当代画家冯绍正,擅长画猛鸟图样。杨公您拿出此图画,岂不是摹写冯画的行状?非凡的姿态各自独立,美妙之极让人心有所向。其迅疾低得上千里马,其气势能敌万人将。
忆昔骊山宫,冬移含元仗。天寒大羽猎,此物神俱王。
当时无凡材,百中皆用壮。粉墨形似间,识者一惆怅。
骊山宫:华清宫。玄宗冬季避寒之处。
含元:含元殿。《雍录》卷3:“龙朔二年,高宗染风痹,恶太极宫卑下,故就修大明宫,改名蓬莱宫,取殿后蓬莱池为名也。……咸亨元年改蓬莱宫为含元殿。长安五年又改为大明宫。……门北三殿相沓,皆在山上。至紫宸又北则为蓬莱殿。”
大羽猎:带着大鸟弋猎。《开元天宝遗事》卷4:“申王有高丽赤鹰,歧王有北山黄鹘。上甚爱之。每弋猎,必置于驾前,帝目之为'决云儿’。”神俱王:精神皆旺。《庄子-养生主》:“泽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饮,不蕲(qí)畜乎樊中。神虽王,不善也。”成玄英疏:“心神长王,志气盈豫。”《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》(唐-高适):“顿疑身世别,乃觉形神王。”
凡才:《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……》(杜甫):“万里寒空只一日,金眸玉爪不凡才。”用壮:逞其强力;指矫捷勇武。《易经-大壮》:“小人用壮,君子用罔。”(小人逞强,君子藏起锋芒。)《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》(杜甫):“初闻龙用壮,擘石摧林丘。”
粉墨:《通泉县署薛少保画鹤》(杜甫):“佳此志气远,岂惟粉墨新。”
【大意】想当年玄宗冬天避寒,从大明宫移杖华清宫。天气寒冷时在骊山较猎,这些大鸟个个都精神盛旺。当时没有一只是凡鸟,总是百发百中呈其强壮。眼前的图画与之形似无异,认识的人莫不一脸惆怅。
干戈少暇日,真骨老崖嶂。为君除狡兔,会是翻鞴上。
真骨:《诗品》卷上(梁-钟嵘):“其源出于《古诗》,仗气爱奇,动多振绝,真骨凌霜,高风跨俗。”《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》(唐-杜甫):“赤霄有真骨,耻饮洿池津。”
狡兔:《鹰赋》(晋-孙楚):“擒狡兔于平原,截鹤雁于河渚。”
韝(gōu):古代射箭时戴的皮制袖套。《代东武吟》(南朝宋-鲍照):“昔如韝上鹰,今似槛中猿。”《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……》(杜甫):“一生自猎知无敌,百中争能耻下韝。”
会是:《关门望华山》(唐-刘长卿):“会是朝百灵,亦闻会群仙。”
【大意】因为战乱很少有闲暇之时,真的雄鹰都老在山巅之上。它还能够为君猎取狡兔,有机会一定还会飞到鞲上。
【诗意串述】这首诗20句。首8句写画鹰。冯绍乃画鹰名家。此图莫非临摹其画?一只只姿态各异,清爽美妙让人心动。“迅疾”抵得上千里马,“气壮”胜过万人将。接着8句见画鹰忆真鹰。每年冬玄宗幸骊山。幸骊山要狩猎。狩猎要带真鹰(“此物”)。真鹰总是神采奕奕。当时带的真鹰个个身手矫健,抓捕猎物都是竭尽其力百发百中。看到眼前的“粉墨”与玄宗身边的真鹰如此相似,认识的人无一不满眼惆怅。末4句由真鹰写感想。战乱多年估计皇上也“少暇日”,真鹰也都老在山巅。(俺当年也是肃宗身边真鹰,如今身老夔州。)虽然老了,真鹰仍能“为君除狡兔”,会有机会再次飞到鞲上。(俺老杜虽老,烈士暮年壮心不已,一样能“翻鞲上”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